搜索

新聞中心 | CATALOGS

深圳文化中心

 
深圳文化中心坐落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區,由享譽世界建筑界的日本著名建筑設計大師磯崎新主持設計。建筑造型優雅獨特,由音樂廳、圖書館和室外大平臺三大部分組成,總長312米,總寬89.7 米,高40米,總建筑面積8.98萬平方米。
 
音樂廳和圖書館之間有16米寬的市政道路穿過。其中音樂廳觀眾席為1800個,內設86栓的大型管風琴,另設有400座的多功能廳;圖書館實行全開架、智能化、網絡化設計,館藏容量400萬冊,日均可接待讀者8000人次,是深圳市的文獻信息服務中心和區域圖書館網絡中心。
 
圖書館、音樂廳屋蓋為組合鋼屋架,是由8 根大柱承托的呈圓弧狀曲線桁架,跨度54米。圖書館和音樂廳入口處均設有對稱分布的樹型結構的大前廳,樹型結構表面裝飾成黃金色,故稱“黃金樹”。
 
黃金樹是整個文化中心的點睛之筆,也是鋼結構工程的重點和難點。其采用國內建筑領域罕見的復雜鑄鋼節點,這些節點形狀與尺寸復雜、重量大,加工制造困難。67個鑄鋼節點各伸出3-10個枝杈,與420-390毫米大直徑鋼管匯交,形成兩片“文化森林”,用鋼量約1200噸。
 
與其他雙子對稱建筑一樣,深圳文化中心也是南北對稱,但是東西面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面(東)是通透的玻璃立面結構,背面(西)卻是厚實的黑色石墻。
 
深圳文化中心整體空間復雜而多變,其中音樂廳的演奏大廳、多功能小廳、 圖書館的報告廳以及音樂廳和圖書館的入口大廳是四個最重要內部空間。
城市=劇場 文化中心=舞臺 ,市民=演員 節目=文化活動 ,構成了該設計方案的四大基本概念。
深圳被譽為“設計之都”,這座城市的活力與包容孕育了各種形式的建筑。
 
照明設計分析~音樂廳&圖書館燈光照明設計在最大限度還原建筑本身結構特點的基礎上,燈光也為建筑增光添彩。
燈光打亮建筑的入口大廳空間,透過玻璃外殼,建筑在黑夜中一覽無余,拉近了建筑與周圍人群的距離,猶如兩個通透的水晶盒,讓人忍不住想靠近。
 
 
建筑很美,不得不說,照明設計也是非常講究的。音樂廳&圖書館大廳內部分別有四個支撐的大型結構立柱,就像四棵大樹一樣。燈具巧妙的安裝在“樹杈”上,打亮“樹枝”的同時也打亮了建筑頂部的網格結構—“樹葉”。
除了在“樹”上安裝燈具之外,分別在四棵“樹”的旁邊設置了一個方形柱子,柱子頂部安放了多個方向的大功率投光燈,說實話,走進去,你會完全忽略它們。
估計有很多技術控,已經按耐不住想說—眩光、眩光、眩光。這正是小編喜歡這個照明方案的主要原因,它不僅還原了建筑,二次反射補強功能照明,而且室內外眩光控制的非常好。仔細觀察可以看到燈具外面都加了許多防眩網,燈具安裝位置的高度也是恰到好處的避免了眩光。
從建筑的角度來看,玻璃與石材的對比,區分了室內公共空間與功能空間;
從照明的角度來看,低色溫與高色溫的對比,區分了圖書館與文化中心;
 
 
泛光照明洗亮了實體墻面凸顯了石材的質感,內部結構照明透出玻璃墻面凸顯了結構的細節。細膩的照明設計手法彰顯了這座深圳標志性建筑的特點,燈光配合建筑,在夜晚還原了它最優雅的樣子,而這也是照明設計師最重要的責任。
 

案例案例  |  HOT

光影藝術節之“3D光雕之夜”丨臺北歌劇院
最“空靈”劇院?無錫即將呈現!
紅色波紋燈管裝置
光影與空間的小游戲 | 630個發光鏡面組成的醉美夢境
風靡全球的建筑燈光秀
全球首個透明媒體立面~定制最獨特的視覺效果
用燈光詮釋水的夢境和天空的記憶
夜間新媒體藝術帶來驚喜
一種城市數據響應式燈光裝置,這是一座有“脈搏”的橋
骷髏投影
国产精品三级AV三级AV三级